西螺曾是水陸貨運集散重鎮,在清代時期為繁華的商業區,米穀與蔬果交易皆集中於此。如今的延平路上,文化、商業與生活交織共存,各式店舖與文史空間共同構築出獨特的在地風景。除了可品嘗傳統美食、參觀醬油工廠、選購各式伴手禮,還能探索西螺的史地,或前往地方信仰中心福興宮。這裡既承載居民日常,也提供訪客體驗地方文化的機會。
白米飯四溢的香氣、醬油純釀的甘甜,是濁水溪畔正港的臺灣味。濁水溪孕育的優質稻米,以及遵循古法釀造的醬油,成為西螺最具代表性的特色物產,兩者相輔相成,形成獨具特色的地方風味。
延平路上還可見到眾多1930年代興建的洋樓街屋,西洋裝飾藝術風格中融入了立面鑲嵌堂號或店號、雕砌吉祥物或花草鳥獸紋飾等臺灣傳統元素,時代感及鄉土味兼備。百年醬油行、米糧行,以及麻糬、碗粿、粿仔等物產名店與小吃攤商聚集在這條米醬街,告訴大家,遠近馳名的西螺米食和醬油產業活力依然十足。而古味盎然的茶館、旅社、中藥鋪,文青復古風格的咖啡館、手作文創商品店,以及前身為捷發乾記茶莊的老街文化館等,更提醒著在地人與遊客,米醬街有濃郁的文史底蘊,也有活潑的當代巧思。
300年來福興宮的太平媽庇佑著西螺的百姓,而今他們也歡迎各地民眾來這裡享受一趟知性與感性之旅。這裡文化、商業、生活並存,各式店舖商號、藝術文史空間各司其職,在地居民平靜過日子,訪客正好體驗悠遊慢活的在地生活美學。這裡夠深夠靜,沒有主題樂園或嘉年華會的喧鬧,能讓旅客慢慢品味,也難怪被譽為「有人生活的博物館」。隨興逛市場、嚐小吃,就像在地居民一樣,感受日常,是來米醬一條街的重點。
西螺醬油採用黑豆釀造,遵循古法自然發酵,一定要安排醬油小旅行,參訪丸莊醬油觀光工廠、御鼎興醬油,或附近的瑞春醬油,這裡有著全臺為數最多的醬缸,也有美味的醬油、冰淇淋,以及豆渣製成的黑豆洗髮精。接著還要造訪老街上各式著名的傳統小吃,諸如油蔥九層粿、碗粿、三角大水餃、草仔粿。無論媒體怎麼報導、部落客怎麼誇讚,都比不上親自品嚐,因為這是伴隨西螺人成長的日常。飽餐一頓之後,可以再選購西螺米、米製品、醬漬品、豆皮、蔬果作為伴手禮。每天全國至少有六成的蔬菜在這裡的果菜市場交易,走訪市場商鋪,採買西螺的米、醬和農特產,是必須的行程。
西螺的故事當然不只是吃吃喝喝和伴手禮,既然來這裡體驗慢活,就一定要認識西螺的點點滴滴。延平老街上的老房子,見證了西螺發展的歷史,有一間落成於日治時期的建物,原是百年老鋪捷發乾記茶莊所在,現在是致力於傳統技藝傳習、社區文化發展的延平老街文化館,是遊客深度認識西螺使地文化的絕佳場所。原本是西螺最早市集的東市場,經過修復,已經華麗轉身成為藝術工作者聚集,年輕人發揮創意、販售文創小物的創意市集。
西螺地方信仰中心福興宮建於雍正元年,祀奉當地人稱為「太平媽」的媽祖娘娘至今已超過三百年歷史。每年太平媽的遶境大會香,是全國唯一在農曆九月秋收時節的遶境活動,且不同於一般宗教慶典單點往返,是以走進各村莊、尋訪各宮廟的方式進行。來米醬一條街,在享用美食特產、認識地方文史、感受時尚文創,走讀老空間裡的新故事之後,一定要來福興宮參拜,身心都飽滿結束旅程。